8月23日,《人民日報》15版專題文章以《為工業插上數字翅膀》為題,報道了重慶深入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在智博會落地項目帶動下,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取得的成就。在五家受采訪的代表企業中,記者以最大篇幅報道了中冶賽迪自主研發的“水土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及其應用實例,充分體現中冶賽迪在智能制造領域的領先水平。
文中寫道:
鋼鐵生產工序多、強度大,現場環境復雜,傳統鋼鐵企業信息孤島嚴重、業務功能割裂,制約生產效率提高。為此,2018年,中冶賽迪重慶信息公司率先在國內鋼鐵行業推出“水土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發一體化智能管控系統,為鋼鐵企業提供全流程智能應用,助其通過數字化方式整合管理鋼鐵生產過程,實現智能堆料、智能煉鋼、智能物流……
在“水土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幫助下,寶武韶鋼建成了一座智慧中心。原先,42個中控室分布在4平方公里內,400多名員工處于涉及煤氣等重大危險區域?,F在,所有控制室統一為智慧中心操控室。
“這里就像股票交易所,生產數據一目了然,只需手指輕輕一點?!敝幸辟惖现貞c信息公司總經理徐燦表示,目前,寶武韶鋼產能效率提高四成,每噸鋼鐵成本降低40元,一年就能收回改造成本。目前,中冶賽迪信息正在建設面向冶金行業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水土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在各地鋼企遍地開花,甚至走出國門。